寶寶表情與心情的翻譯

作者:Jonny翻譯   加入時間:2009-08-06   點擊次數:3288
嬰兒的啼哭除了代表著眼淚、聲音、情緒等等,難道還有其他的含意嗎?如果有一種寶貝哭聲的翻譯轉換器,你會需要嗎?其實,每一位媽媽都是自己寶貝的特殊翻譯,能夠從他們的哭聲裏,辨出不同的含意。
 
寶寶的哭聲:
哭聲可以表達5種心情: 
日本長崎大學醫學系的研究小組,曾經找到20名志願者,她們都是生產不久的母親,我們到她們家中觀察嬰兒的哭聲以及當時的狀況,並對情況進行了詳細記錄。然後將嬰兒的哭聲與當時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,我們想知道嬰兒在撒嬌、饑餓、困倦等各種狀況下所發出的哭聲是否存在差異。經過分析,我們發現嬰兒在“撒嬌”、“生氣”、“饑餓”、“困倦”、“難過”等不同心情狀態下,所發出的哭聲是不同的。聲音的高低(頻率變化)及其變化模式、強弱(音量變化)及其變化模式、速度等都是不同的。
 
我們收集了嬰兒“撒嬌”、“生氣”、“饑餓”、“困倦”、“難過”等不同心情狀態下的哭聲,並根據這些哭聲的特徵,研發出可以自動判別嬰兒哭泣理由的程式。這一程式的準確率為66%(是盲目判斷的準確率的3倍),基本上可以判讀嬰兒哭泣時的心情。目前,我們正準備將其應用在育兒和臨床領域。為了幫您簡單地理解寶寶哭聲的“含義”,接下來我將按照寶毜摹皟A訴內容”,分別介紹他們哭聲的特徵(主要是聲音的高低)。
 
“撒嬌”時哭聲的特徵:“抱抱我吧!”“好無聊啊!”當寶寶想向父母撒嬌時,發出的哭聲比較高(與“困倦”、“難過”時的哭聲相比)。也許因為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,所以這種情況下的哭泣大多不會流出眼淚來。
 
“生氣”時哭聲的特徵:當“沒有找到好玩的玩具”、“尿片濕了,很難受”的時候,寶寶就會“生氣”甚至“發怒”,此時發出的哭聲與“撒嬌”時的哭聲相比,聲音更高,而且尖銳、刺耳。通俗地形容,就像被火燙到似的。另外,也許是過於亢奮的原因,有時也會產生反作用,所以時而也會夾雜一些低音。
 
“饑餓”時哭聲的特徵:當寶寶肚子餓了,想吃奶的時候,發出的哭聲大多混有“m”音。此時寶寶的哭聲中,大多伴有類似“manma”、“ma—ma”的呼喚聲。有趣的是,不管說什麼語言的國家,嬰兒時期饑餓的時候,大多都會發出混有“m”音的哭聲。
 
“困倦”、“難過”時哭聲的特徵:寶寶“困倦”、“想睡覺”時的哭聲,比“撒嬌”時的哭聲稍微低沉一點。當因為“媽媽不見了”、“媽媽都不抱我”而感到“難過”時,寶寶的哭聲還要更加低沉一些。
 
“難伺候的孩子”身上蘊藏著好的可能性:感受性強的孩子是因為想和別人建立牢固的關係,才會用自己的方式拼命尋找一種交流方式。他們好像在用哭聲告訴父母:“請不要用普通的方式和我交流,請換一種方式!”因此,這些孩子長大後,也會渴望和朋友、親人之間建立一種濃厚、細膩的人際關係。
 
另一方面,感受性強的孩子會在父母徹底明白自己的意圖之前無休止地“主張”自己的想法,這說明他們有堅強、倔強的意志,這種堅強、倔強的意志以後將會幫助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個性。
 
由此可見,“難伺候的孩子”身上還是蘊藏著良好的品質和可能性的,只要父母耐心地對待這樣的寶寶,仔細地摸索、尋找,一定能打開一扇與他們進行溝通的窗戶。
 
按摩、愛撫、餵奶都有安撫寶寶的效果:按摩、愛撫等肌膚接觸都對安慰寶寶有很好的效果。所謂嬰兒按摩,還不同於普通的揉搓,在嬰兒的腹部或胸部,施加輕微的壓力,以劃圓圈的方式進行按摩。再有,母親把寶寶抱在臂彎中,用另一隻手臂遮護住寶寶的身體,然後進行哺乳,同樣可以起到穩定寶寶情緒的作用。另外,父親不妨嘗試一下父親版的“袋鼠保育法”,這樣可以讓寶寶直接通過肌膚接觸感受到父親的溫暖。首先,爸爸脫去上衣,平躺在床上,也脫去寶寶的衣服,只剩尿褲,然後把寶寶放在爸爸的肚子上。這樣,父子之間就可以通過肌膚接觸互相感受到對方的體溫,寶寶還能感受到父親呼吸時腹部的上下起伏。不過,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還比較差,為了防止寶寶著涼,最好給寶寶蓋一條毛巾以保暖。
 
在泡澡的時候,媽媽先進入浴缸,然後從爸爸手中接過寶寶,接下來把寶寶橫抱在胸前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寶寶既可以體會到媽媽肌膚的感覺,還能體驗到溫熱的洗澡水的浮力,這時寶寶的心情一定特別好。上面介紹的幾種安撫寶寶情緒的方法,對任何寶寶都有效,其實,只要您不斷嘗試、不斷探索,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最佳方法。養育“感受性強的寶寶”是非常辛苦的,可是這份辛苦絕對難不倒年輕的父母。只要有自信、有耐心,夫妻之間相互鼓勵、相互配合,就一定能獲得滿意的育兒效果。愛,不是單方向的,只要父母對寶寶充滿愛,帶著愛心去培育自己的寶寶,那麼寶寶也會回饋給父母愛,一天一天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。
 
寶寶的表情
表情+哭聲+狀況:也許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“人應該把內心的感情表現在表面上”,但是,當我們走向成年,步入社會生活後,卻學會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。尤其是日本人,更善於隱藏真實感情。關於這一點,寶寶卻是天真無邪的。他們高興的時候就會滿面笑容,悲傷、難過、發怒的時候,表情就不那麼好看了,甚至會放聲大哭出來。
 
寶寶“喜”的表情比較好判斷,不過像“悲”、“怒”、“恐”、“驚”等消極的感情,單從表情上判斷還存在一定的難度,此時就要結合前面“建議九”中所介紹的“哭聲的特徵”來進行綜合判斷。另外,周圍的狀況也是判斷寶寶感受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,例如,有陌生人靠近時寶寶會感到恐懼;媽媽不見了,寶寶會感到難過;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,寶寶會受到驚嚇……
 
出生後4個月,寶寶就可以表現出5種基本感情:經過測量寶寶臉上各個部位的準確座標,然後研究不同表情下各個部位的位置變化,我發現,寶寶出生4個月後,便可以表現出“喜”、“怒”、“悲”、“恐”、“驚”這5種基本感情。而以往的說法是6個月大的嬰兒才具備這種能力,我的研究使這一時間提前了兩個月。也就是說,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具有了細膩的感情。不過,這些感情(表情)的正常發展,還需要大人的幫助,即感情是在互動中發展起來的。大人要充滿愛心、溫柔地對待寶寶,並正確理解寶寶所表達的感情,才能幫助寶寶的感情正常發展。
 
在福利院、孤兒院中過集體生活的孩子們,有些無法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感情,這被稱為“設施病”。現在,人們正努力改變這一現狀,在福利院或孤兒院中,增加護理人員,一個大人不要照顧太多的孩子,這樣分給每個孩子的關愛和時間就會多一些,從而可以幫助他們的感情正常發展。
 
雙向交流:如果媽媽的反應慢了30秒,結果會怎樣?1985年,德國的馬克思•普朗克研究所進行了如下實驗。他們讓2個月大的嬰兒和他們的母親分處兩室,然後通過錄影進行交流。用攝影機分別從正面拍攝母親和嬰兒的臉,然後再用顯示器顯示在對方面前,便形成一種非肉眼直接交流,而是通過顯示器進行的交流。圖像信號和聲音信號是即時傳送的,即使面前的不是真正的媽媽,而是顯示器中的圖像,但寶寶同樣會對媽媽的臉感到安心,並笑著注視著顯示器中的媽媽。
 
但是,如果改變即時傳送信號的方法,而是把媽媽的錄影推遲30秒播放在寶寶面前,結果寶寶表現出難過的表情。媽媽延遲30秒的表情,不是寶寶當時所希望得到的反應,完全出乎寶寶的意料之外,他們感到被媽媽毫無理由地拒絕了,從而感到不安。接下來,寶寶面前的顯示器中出現了媽媽側著臉和別人說話的鏡頭,媽媽顯示出對寶寶置之不理、毫無反應的態度。結果,寶寶變得面無表情了,但沒顯示出難過的樣子。也許是因為他們感覺媽媽對自己沒有反應,而感到無聊吧。可見,寶寶是可以看懂對方的反應的。
 
寶寶會設想對方的反應,並對稍微出乎意料的反應很感興趣:在寶寶與媽媽交流的過程中,寶寶會在一定程度上預想媽媽的反應,這好比往牆上投球,球會反彈回來,而我們會對球的反彈路線事先做出一定的預測。寶寶在預想媽媽反應的同時,也積極地期待著媽媽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。如果“寶寶投出的球,被媽媽反彈回來”,那麼寶寶將感到非常高興。如果媽媽毫無理由地不做出任何反應,那麼寶寶就會感到很無聊,甚至會感到難過。
 
人在看電視的時候,只是單方面地接受電視中的資訊。與此相比,寶寶更喜歡雙向交流,他們先發出資訊,然後設想對方的反應,如果對方的反應稍微超出他們的預料,則會使寶寶非常興奮。在哄寶寶玩耍的時候,我們經常會玩“變鬼臉”的遊戲,我們先把臉蒙住,然後突然放開手,展現給寶寶不同的鬼臉。寶寶會猜測下一個鬼臉是什麼,如果接下來出現一張寶寶沒見過的鬼臉,寶寶就會非常高興。有時,疲憊的母親為了休息一下,可以讓寶寶自己看一會電視。不過,即使電視中播放的是《幼稚教育節目》,也不宜讓寶寶看得太久,而且寶寶也沒有興趣看太久,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雙向交流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。
 
 

我們會不斷的提供最新的翻譯資訊,各篇文章也歡迎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轉載時請您記得在文章結尾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。附上出處的方式如下:
文章來源 :碩博 翻譯社https://www.translation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