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為翻譯社的工作,就是把一段話從一種語言換成另一種語言,但實際上,專業翻譯扮演的角色比大家想像的多太多,尤其當企業碰上跨境溝通問題、貿易誤解或國際合作卡關時,翻譯社經常就是救火隊,能否快速介入、精準傳遞訊息,會直接影響整體合作的進展甚至商譽。
試想一間公司在國外參展,簡介翻得不清不楚、產品規格出現誤導,光是這種小細節,就可能讓一筆交易泡湯,又或者在談合約時,對條款的語意理解模糊不清,雙方認知出現偏差,等到簽字後才發現內容有爭議,已經來不及修補,這些情況說穿了,並不是公司不專業,而是在關鍵溝通環節上,缺了懂語言又懂業務的協助者。
真正能為企業解圍的翻譯社,不只是翻字,而是能預見文化落差、理解產業術語,甚至預測語氣可能產生的誤會,像是在商務溝通中,東方語言常保守、含蓄,西方語言則直接、有時帶著強烈立場,如果翻譯時照字面來,可能就會讓一場合作誤入歧途,這時,懂得調整語調、化解語氣衝突的翻譯人員,才能在談判桌上幫雙方創造共識。
翻譯社還有個被低估的功能,就是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,不少企業出國拓點或參與國際標案時,一開始信心滿滿,但碰到臨時文件修改、突發記者會或市場監管機關查詢時,才發現自家語言部門應付不來,專業翻譯社能迅速支援各種文件,包括技術白皮書、法務回應、甚至新聞稿,而且是用對方市場聽得懂、接受度高的語氣完成,這對企業來說,不只是溝通的效率問題,更是品牌可信度的延伸。
還有一種常見場景,是公司陷入社群或公關風波時,面對國際媒體報導與網友討論,不確定該如何回應,才不會引起更大的誤解,這時,翻譯社若懂媒體語境,就能協助企業把澄清說法包裝成得體的官方聲明,同時避免用字過於直白或消極,讓危機處理更順利過關。
翻譯社真正的價值,不只是語言轉換,而是站在企業立場,預判風險、掌握語境,讓訊息在全球市場中傳遞得剛剛好,如果一間公司希望打開國際市場、降低跨文化合作的摩擦,那麼有一支反應靈活、經驗豐富的翻譯團隊,絕對是必要投資,畢竟語言不是工具那麼簡單,它牽動的是信任、效率和生意能不能順利成交的關鍵,翻譯社若能站在策略高度思考,就不只是服務供應商,更是企業關鍵時刻的後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