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不會特別注意,但每次到觀光景點、搭高鐵或翻開旅遊手冊時,那些看似自然流暢的英文日文韓文介紹,其實都來自翻譯社的默默努力,特別是在台灣這樣旅遊資源豐富、語言多樣的地方,一家翻譯社是否了解在地文化、掌握觀光脈絡,常常會直接影響整體「觀光體驗」的印象分數,旅遊翻譯,不只是文字轉換,更是文化介紹的橋梁。
有些旅遊文案看似簡單,但其實考驗翻譯社對語境的理解力。以「小籠包皮薄汁多」這句話為例,如果只是直譯成 "thin skin, juicy" 或 "with lots of soup inside",雖然字面上沒錯,卻讓人摸不著頭緒,外國讀者可能不知道這其實是一道講究吃法的台灣經典點心,也不明白該怎麼吃才不會被燙到,甚至錯過了它背後的文化魅力,翻譯社如果能掌握這類細節,把美食的文化含義、食用方式與口感一併傳遞,才是真正把「台味」轉譯出去的關鍵。
而像是夜市地圖、導覽手冊、觀光指標等,則需要結合文字簡潔、資訊完整、路線清晰與翻譯準確等多重條件,翻譯社必須考量不同語言使用者的理解方式與旅遊動線,甚至會跟地方政府或導遊配合校對實際路線,避免出現「地名對了但走錯路」的狀況。
那麼旅遊業者或公部門該怎麼挑選合作的翻譯社?看作品集固然重要,但很多人其實會先看「評價」,過去合作過的單位是否願意推薦?是否曾經處理過多語同步專案?這些都能讓人更安心,好的旅遊翻譯,會讓外國人覺得親切有趣,而不只是看得懂。
說到底,旅遊翻譯的成功,從不是把句子翻對就好,而是讓語言背後的文化與情感順利被「接住」,翻譯社的評價之所以能累積起來,靠的不是行話或炫技,而是一種讓人放心託付的細緻理解力,尤其像台灣這樣故事豐富的地方,懂得如何轉譯這些美好,才是讓世界看見的起點。